Matching Items (32)
Filtering by

Clear all filters

16868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对中国制药企业并购溢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制药企业并购非常重要的两个新的影响因素:可生产药品批文和在研新药批文。本文以2011年1月—2019年12月间我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对在研新药和可生产药品批文的价值从四个维度度量:是否有在研新药和可生产药品批文;在研新药数量及可生产药品批文数量;根据创新药和仿制药两个类别进行细分;标的企业所拥有的在研新药和可生产药品批文的市场价值。论文发现药品批文对企业并购溢价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进一步的,本文探究了药品批文对主并企业的对被并购公司的估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药企业在并购估值时确实会考虑到在研新药和可生产药品批文的价值。本文还发现对于可生产药品来说,相对创新药,被并购公司持有的仿制药批文影响更显著。而对于在研新药来说,主并企业更看重在研的创新药,在研仿制药对并购估值的影响不大。最后,本文选取了两个代表性案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药品批文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ContributorsYe, Tao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Jiang, Zhan (Committee member) / Gu, B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6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自市场化改革以来,“资源高投入,环境高污染”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使经济水平迅猛增长,但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在微观层面上,非效率投资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抑制企业的财富增长和发展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降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阻碍国家经济总量高质量增长及经济水平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增长驱力不足,对整个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同样产生非常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提高投资效率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两市A股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过筛选,得到样本为2357家上市公司,有效样本量为11780个样本观测值,并从市场竞争这一外部视角出发,对市场竞争的两个维度企业竞争地位和行业竞争程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我国A股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4点假设,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结果,验证假设,得到以下4个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问题,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同时存在,且过度投资较投资不足严重;2.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呈“U”型关系;3.较高的行业竞争程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4.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的部分时,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抑制作用产生叠加效应;而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的部分时,行业竞争程度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通过研究结论得到2点启示,有效治理企业低效率投资问题,需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保证良性市场竞争,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ContributorsShen, Limei (Author) / Wang, Yimin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Thesis advisor) / Hou, Kewe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4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位居全球经济总量排名第二,成为全球经济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实现了中国“增长奇迹”。但是,近年来企业普通员工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在于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薪酬激励理论,企业为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和企业价值。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员工薪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创新绩效是否在其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有关员工薪酬、创新绩效和企业价值三者关系的相关文献,结合该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以我国科创板上市的214家公司为本文研究的样本。在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在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全样本中,回归结果发现,员工薪酬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员工薪酬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创新绩效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创新绩效在员工薪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的作用。 (2)区分了企业产权性质后,在民营企业的样本组中,其回归结果发现与全样本组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在非民营企业的样本组中,员工薪酬与创新绩效和企业价值的系数虽为正,但系数的P值并不显著,说明员工薪酬对创新绩效和企业价值都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但不显著;创新绩效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创新绩效在员工薪酬对企业价值的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而是起到了遮掩效应的作用。   (3)区分了企业经营所在地后,在非一线城市企业样本中,其回归结果发现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在一线城市企业样本中,回归结果发现,员工薪酬的系数虽然为正,但P值不显著,说明员工薪酬对创新绩效和企业价值都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但不显著;创新绩效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向相关;创新绩效在员工薪酬对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了遮掩效应。
ContributorsJin, Jian (Author) / Huang, Xiaochuan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Li, Hong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74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应收账款(Accounts Receivable)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国内的工业制造业,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产需不平衡、市场信誉危机带来的市场不规范以及历史供给关系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形成了以买方市场为主的供需结构关系。企业为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增大市场占有率,往往会选择以信用赊销为主的结算方式,造成应收账款激增。但是,应收账款的激增在提高企业账面利润、降低存货储备的同时,也无形中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造成企业真实盈利能力下降、偿还债务能力减弱、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加大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如何有效管理应收账款,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要在形成应收账款之后加大催收力度,形成多种多样、真实有效的回款方式,同时也要在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卧龙公司应收账款的成因与管理可以发现,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占据极高比例,卧龙公司对于赊销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与保障体系,本研究从销售合同、客户特征属性、客户财务数据角度出发,研究合同条款、客户特征属性、客户财务数据与应收账款是否逾期的关系。研究发现,应收账款逾期的客户,每年的逾期原因都不一样,但是影响逾期的显性因素是很少的,这与电机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相关,行业形势每年都面临较大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影响逾期的因素相对少意味着其实还是有办法找到主要原因的,只要可以提前预判出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收账款逾期的问题。从整体的逾期与否预测的逻辑回归模型看,无论使用单变量筛选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还是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类正确率都可以达到70%以上,使用本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变量,在历史数据中,模拟预测过程的效果很好,为解决应收账款逾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而且,层次分析法充分采纳了团队管理公司多年的经验,变量最后控制在15个以内,能实现与50多个变量类似的效果,甚至更佳,降价了模型维护的经济成本、实际使用的难度,也客观上给带领团队进行尝试提供了信心。本文研究成果可以辅助卧龙集团管理应收账款,为控制风险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ContributorsPang, Xinyuan (Author) / Pei, Ker-Wei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Zhu, Qigu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87471-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研究了产品和研发构成如何影响制药业被收购生物科技公司的并购溢价。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拥有更多产品的目标公司获得更高的溢价。具体来说,这种影响来源于创新药物的数量。第二,目标公司的研发管线的数量与溢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结果与强调了不同阶段研发管线携带的公共信息、风险和回报的文献相符。我的实证证据表明,II期管线(III期管线)的数量正向(负向)预测并购溢价。第三,创新产品和II期管线数量的影响部分地被制药业格局特有的协同效应所解释。此外,改良药数量也通过提高协同效应来创造溢价。本文结果对从业者具有参考价值。上述结论来自2010年至2021年的纳斯达克样本,对仍处于早期阶段的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来说,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ContributorsGuo, Xiaobin (Author) / Zhu, David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Jiang, Zh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7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再次对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战略部署。意见中重点指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与2005年相比,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左右。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其中提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电解铝环节能耗控制和总量控制是实现碳排放下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大多研究文献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双碳”目标趋势与热点分析,研究推导缺乏数据支撑。大多数文献以某一个因子为重点进行研究,研究具有片面性。为了有效量化通过对电解铝行业产能布局、产量调整,通过对电解铝上市企业经营数据在"双碳"目标实施前后变化的定量分析,进一步理解和分析碳达峰及碳中和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 量化和评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施前后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本文将电解铝行业政策实施前后的政策变量作为此研究的主要自变量。同时,将电解铝上市企业的产能或产量作为因变量,将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等作为控制变量予以研究。本文选取的数据示例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CSMA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距离碳达峰及碳中和具体目标首次公布的时间短,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处于建立与推进阶段,可研究的目标公布后的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有限,在研究电解铝上市企业样本的基础上,本文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控制组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及产能、产量数据,通过对比"双碳"目标对电解铝影响的差异,更加完整地论证碳中和及碳达峰战略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
ContributorsRuan, Xiaowen (Author) / Huang, Xiaochuan (Thesis advisor) / Sun, Jianfei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7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对于中国的许多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些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大量的公共投资来实现复苏和发展。然而,由于公共投资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变得异常重要。通过寻找政府和市场的合适边界,并采用良好的组织变革和金融创新来修正两种失灵,开发性金融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本文围绕外国政府贷款在中国运作开发性金融项目这一核心话题展开:首先,本文定义了开发性金融项目的特点,并借助Coase和Hart的相关理论区分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组织变革、金融创新两个角度,对EKPAC在中国的外国政府贷款成功经营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找到了背后可持续、可复制的理论模型。最后,本文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基于手动收集的EKPAC的开发性金融项目数据,探究外国政府贷款对地方产业的投资的影响,并发现外国政府贷款的使用对当地外资企业的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存在挤入效应,即每增加1%的外国政府贷款,会使得当地外企投资水平上升0.7%。这些挤入效应源于当地营商环境的提升,与Hart的合约理论中对合约保护的重视一致。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外国政府贷款对关键产业的长期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外国政府贷款模式对开发性金融的国际化应用具有广泛的价值。
ContributorsLi, Sirong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Pei, Ker-Wei (Committee member) / Yan, Ho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88-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标志着成熟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的开始,该政策奠定了绿色信贷的基础。在绿色信贷政策的影响下,绿色企业是否能够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使得资金向碳中和领域投入;通过该政策,银行信贷实现对社会投资的撬动,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在双碳目标下,现行政策在实现碳中和方面能否起到新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清洁能源发电等碳中和重点行业;绿色信贷政策是否可通过技术升级推动高碳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尚未可知。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并就产权性质、行业特征、环境规制压力以及地区发展程度等维度,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对相关企业融资活动影响的差异性。并结合商业银行相关分行2014-2022年对公表内贷款数据,对绿色与非绿色信贷规模以及加权利率进行对比趋势分析。 最后以上述实证结果为依据,结合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得到本文的主要发现:一是绿色激励过低,绿色属性对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未能够超过融资期限对融资成本的降低;二是在碳中和重点行业,绿色信贷对社会融资总量的带动能力较弱,体现银行绿色信贷与其他融资此消彼长的现象;三是绿色信贷对重污染行业长期债务规模未有显著影响,反映该企业有其他融资方式的替代,向高成本融资转移;四是重污染企业可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绿色转型。 在新的双碳背景下,对现行绿色信贷政策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对绿色标准进行统一,企业绿色属性在融资端应给与更高激励;二是现行政策对两高一剩行业的限制与转型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推进碳中和领域中需要提升政策适用性;三是该政策后续要在推进转型金融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
ContributorsZhu, Xiaozhe (Author) / Huang, Shawn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Thesis advisor) / Liang, Bi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9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政府引导基金的兴起是近十年中国创投实践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根据投中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国内共成立1,349支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自身总规模达21,452亿元。然而,引导基金存在资源盘活问题,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57%的政府引导基金尚未发生过投资,而已投资的项目中,存在明显的和市场化资金争夺利益的情况,并未发挥引导效果,主要系其作为公共资本,与社会资本在创投引导基金的目标选择上存在冲突,社会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而公共资本则追求政府特定目标的实现,因而势必要求一定的补偿机制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实践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补偿机制?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引导基金的中国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成果,均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因此本文通过手动搜集整理各级引导基金管理方法,对目前我国实际应用的补偿机制设计作出分类,并以此基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确认了政府引导基金的正向补偿机制(收益奖励和亏损弥补)能够通过缓解社会资本与公共资本的目标冲突显著提升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效率和对当地的返投意愿,而明股实债作为一种负面机制则会显著削弱其投资效率和返投意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不同补偿方式及其组合对创投效率产生的异质性影响,从而为政策制定者科学制定让利机制提供参考。此外,相比于参股国有背景创投机构而言,引导基金参股非国有背景股权投资机构时提供正向补偿机制,对其投资效率和返投意愿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拓宽了股权投资机构提升投资效率的战略选择,对引导基金主管部门选择补偿机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ContributorsRu, Xiaoqin (Author) / Zhu, David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Yan, Ho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68271-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在我国绩效管理领域,国内企业目前大多仅适用客观评价指标,而往往忽略了更有弹性的主管评价等主观评价指标。但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平衡计分卡(BSC)为代表的新型绩效管理体系管理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客观业绩之外,还将很多主观指标也纳入绩效评价系统内,并且得到了诸多跨国公司的引用。为了探究以主管评价为代表的主观指标与客观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以R公司为例,基于其内部的实际数据,分析了员工业绩与主管评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员工历史客观业绩与主管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且相较于员工长期客观业绩,这种关系在员工短期业绩中更加明显。基于此,研究还发现,主管历史评价与员工后期的客观业绩也呈正相关关系,且相较于前期主管评价,这种关系在当期主管评价中更加明显。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主管和员工的性别差别和学历差别会同时减弱上述员工业绩与主管评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企业设计和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绩效体系的构建。
ContributorsJin, Tao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Wu, Fe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