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Items (42)
Filtering by

Clear all filters

16856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美贸易冲突的长期趋势不变,加之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4月30日,我国证券交易市场被ST制度处理的ST公司已经超过250家之多,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陷入困境不仅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更会影响千千万万的雇佣员工,影响地方经济,影响行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影响巨额债券持有者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公开交易市场上的大量中小股票投资者。 因此,如何帮助困境上市公司走出困境,实现再复兴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不少困境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实现了再上市,再复兴,破产重整成为了我们研究困境上市公司实现复兴的重要有效方式。
ContributorsFang, Xiang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Jiang, Zhan (Thesis advisor) / Wu, Fe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6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自市场化改革以来,“资源高投入,环境高污染”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使经济水平迅猛增长,但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在微观层面上,非效率投资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抑制企业的财富增长和发展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降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阻碍国家经济总量高质量增长及经济水平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增长驱力不足,对整个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同样产生非常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提高投资效率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两市A股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过筛选,得到样本为2357家上市公司,有效样本量为11780个样本观测值,并从市场竞争这一外部视角出发,对市场竞争的两个维度企业竞争地位和行业竞争程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我国A股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4点假设,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结果,验证假设,得到以下4个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问题,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同时存在,且过度投资较投资不足严重;2.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呈“U”型关系;3.较高的行业竞争程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4.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的部分时,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抑制作用产生叠加效应;而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关系的部分时,行业竞争程度在企业竞争地位与非效率投资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通过研究结论得到2点启示,有效治理企业低效率投资问题,需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保证良性市场竞争,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ContributorsShen, Limei (Author) / Wang, Yimin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Thesis advisor) / Hou, Kewe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65-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来,中蒙贸易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上升趋势,截至到2020年,中国已经连续22年一直位居蒙古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国。在两国贸易发展过程中,中蒙口岸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能够促进两国加工业的发展,推动物流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二,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和战略物资的需要;第三,能够有效解决蒙古国靠近中国边境省份的居民生活物资产品的供应短缺问题。然而,中蒙边境口岸发展参差不齐,急需寻找口岸发展的规律和关键因素。本文以中蒙边境15个口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对每个口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做诊断;其次,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挖掘影响口岸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找出口岸发展每个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优先顺序,同时,我们通过灰色关联法对口岸与所在载体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关联度分析,找出口岸发展的相关规律;最后,对于发展较弱的中蒙新疆口岸,我们以新疆老爷庙口岸为例,对标学习其他发展较快的甘其毛道和策克口岸,提出老爷庙的发展定位和策略。
ContributorsWang, Yuting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Zhu, Qingui (Thesis advisor) / Shi, Weile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71-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作者采访了六家财产保险公司的16位与车险电销的崛起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级管理人员(含个别实际负责电销运营的中层管理人员),力图寻找和发现2000年到2016年期间车险电销在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崛起与发展、某些保险公司依托车险电销的创新战略实现突破性发展、超越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和背后因素。通过一对一访谈和公开资料收集,还原了车险电销作为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在中国财险市场崛起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不同财险公司对于车险电销的认知、判断、战略决策与定位、战略执行与创新变革以及最终的结果等巨大差异的体现,包括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认知和实际战略的选择,采用先行还是跟随的市场策略。从本案例16位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内容可以看到,公司决策机制的差异在公司作为一个组织面对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的选择时是一个关键因素,而善于学习、思维敏锐、危机意识强烈的领导者是公司能够选择与定位业务创新战略的催化剂和决定性因素,作者称之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某些时候也可以叫战略家。他们敢于试验和投入,力争主导制定发展标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和改革创新,在不同阶段选择和引进合适的人才、培养适应新战略的知识与能力、建立新的管理架构和全新的绩效激励制度,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持续稳定的领导力基础之上,以使新的战略决策和定位得以强力推进、反馈改进、开花结果。本案例中不同所有制公司所呈现的个人(领导者)对于战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极具特色。 大量的文献表明,在制造业中的成熟企业往往很难认知和应对激进的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它们的组织惯性阻碍其做出改变和创新,在战略决策上无法抛弃原有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那么,在中国的金融(保险)服务业,面对产品或渠道的商业模式变革,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困境?
ContributorsChen, Chun (Author) / Zhu, David (Thesis advisor) / Yu, Xiaoyun (Thesis advisor) / Jia, N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4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中,风险资本偏好于科创企业,而科创企业的重要创新产出——专利,是衡量其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标的,分别探讨其专利数量、质量对股权融资的影响效应。从理论意义来看,目前关于专利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市公司。此外,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层面及内容,大多关注一个维度,专利要素内容相对单一。另外,既有研究对专利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较多,对于专利与融资估值之间关系的关注较少。为此,本文从非上市科创企业入手,从专利的数量、质量两个维度对其股权融资进行整体分析、研究。从实践意义来看,本文通过收集非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专利、财务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专利数量、质量与融资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预备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提供可借鉴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以综合质性研究和定量实证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对专利数量、质量与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估值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以3家非上市公司和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标的,取得初步结论后,以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专利数量与融资估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 2、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专利质量与融资估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在专利数量与融资估值的关系方面,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的临界值比非上市公司更高,且在跨过临界值之后,专利数量的增减对于非上市公司融资估值的影响会比上市公司的影响更大。 4、从企业IPO前的专利情况与企业IPO后第一年的融资估值之间的关系来看,企业IPO前的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与融资估值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在企业IPO前的积累阶段,企业的专利数量越多,专利质量越高,对于企业的融资估值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ContributorsWang, Hua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Chang, Eric (Thesis advisor) / Zhu, Kev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48-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随着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思潮的涌入,中国企业整体社会责任履行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诸如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劳资冲突等社会责任事件仍层出不穷。为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陆续出台多个纲要和文件推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对于企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当下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已经从“企业是否要履行”,转向“企业如何履行”以及“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然而,中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润灵环球”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数据库显示,中国2018年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上市企业数量占比不足1/4,其中自愿披露的占比不到1/5,而从披露的质量来看,平均得分也仅为42分,较及格线还有较大的距离。针对这一研究背景,本文将媒体关注和制度环境二者同时考虑在内,构建一个系统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2009-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定量的方法考察了媒体关注和制度环境二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以及交互影响效果,实证结果显示,媒体关注和制度环境均能显著的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且制度环境在媒体关注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指标替换、考察内生性问题和分组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结论发现,媒体关注和制度环境二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在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不同的媒体报道类型以及不同性质企业中具有异质性。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特色 制度背景下,本研究对如何从外部治理视角出发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启发。
ContributorsJi, Pengbin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Shi, Weilei (Thesis advisor) / Jiang, Zh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5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和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战略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股权结构是战略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而股权即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核心,又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在公司运行的过程中有着管理作用。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在过去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联合舰队”的独特经营理念,并摸索形成一套独特的“上市公司孵化器”创新模式和股权结构。集团一方面像全世界所有的公司一样,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公司,同时又是一个生产公司的公司,而且是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微创医疗通过打造“医疗联合舰队”的模式来渗透高端医疗器械各个细分板块,确立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地位,并通过各种员工持股平台让高管和核心员工共同参与上市公司孵化,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壮大。如今,集团“联合舰队”的战略已呈现出“1+12+5”布局,帮助集团实现指数化增长。本文选择微创医疗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微创医疗独特的“联合舰队”战略和创新股权结构对集团业务发展和集团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微创医疗采用“上市公司孵化器”执行模式的动因,探索生物医药企业赛道多元化发展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管理实践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ContributorsHuang, Qianping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Cheng, Shijun (Thesis advisor) / Jiang, Zh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68558-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它们之所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成为重中之重。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双创之风由此兴起。在此背景下,城市创新实力竞赛更为激烈,创新力强的城市房价预期也随之走高,新房市场容量明显扩大,引发社会热议。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国新房销售金额突破17.4万亿, GDP占比极高,众多从业者与研究者均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新房销售金额已经接近上限,今后若干年,新房销售金额将持续下降,2020年12月31日,央行出台房地产贷款新政,对各个档次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做出限制,并首次限制个人按揭房贷占比,银行新设“两道红线”限制房地产贷款规模意在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风险。老革命碰到新问题,作为房地产从业者,如何有效预防、化解政策不友好带来的负面影响,准确的把握不同城市的新房市场需求差异,在房企将来的拿地经营中越来越重要。对传统房企来说,城市创新力的发展水平是否应该纳入城市市场进入判断依据,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构建房地产市场容量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新增考虑城市创新力因素,帮助完善房地产企业城市进入决策机制。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了城市创新力和新房容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创新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城市创新力对于房地产市场容量的互相作用机理。在城市创新力方面,人均GDP,人口密度,年末总人口,地价和储蓄余额对于城市创新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解释度很高,这与之前的假设相符合,说明上述几个变量是主导城市创新力上升的解释变量。另一方面,虽然公路里程数同样具有显著性,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公路里程数越高,城市创新力反而越低,这一关联与之前的假设相违背。 在创新力与房地产市场容量的作用研究中证明了创新力与房地产市场容量存在近似U形的关系,而非单纯的线性或者正向关系。对于部分创新力很高的城市比如上海,创新力的继续增加并不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容量的增加。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进行管控,限制了市场容量的增长,从而导致创新力与市场容量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城市选择和年份选择对于房地产市场容量的影响,结果证明不同城市,或者不同年份,城市创新力与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同的关系。相对来说,控制时间效应后,创新力越高的城市对于房地产市场容量的影响越低,而控制城市效应后,创新力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 本文的核心发现是城市创新力可以作为独立且有效的房地产市场容量解释指标。
ContributorsWu, Haihui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Shi, Weilei (Thesis advisor) / Liu, Pe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2
18744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城投债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发行的债券,所融资金多被投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公益性项目,拥有地方政府信用的隐性担保。城投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短缺问题,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城投债不断发展,代表城投债信用风险的主要考量点-城投债信用利差愈发备受关注。因为无论是城投债的承销机构,还是城投债的投资机构,包括涉及到城投债风险管控的政策制定部门,都会关注到城投债信用利差,那么影响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这些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对城投债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呢。 本文首先对城投债相关理论概念,包括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债概念以及相关文献综述做了介绍;并指出了之前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等问题。同时对城投债的发展概况做了简要描述并进行了相关统计;其次针对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地方政府影响因素分析、发债主体影响因素分析和债项自身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每一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假设相关因素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然后再提取二手数据通过实证验证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找出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的主要共同影响因素,同时得出影响最为强烈的几种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 提出防范与降低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该研究一方面引导市场正视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各种因素,明确我们平时认为的影响因素和理论研究得出的影响因素是否一致;继而找到影响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关键因素,供城 投债承销机构及投资机构做参考,同时提示城投债风险防范应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为防范和降低城投债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ContributorsLi, Juhui (Author) / Gu, Bin (Thesis advisor) / Liang, Bing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8750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的研究背景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展历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相关数据显示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年度平均值与不同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基于现有关于定增投资收益率的三个基础理论,即监督成本理论、流动性风险补偿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分别选取机构投资者参与、大股东参与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因素,通过实证方法探索影响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的因素。本文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因与经济后果以及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将可能影响定增收益率的其他因素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各个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影响,并且对不同股权结构、产权性质企业定向增发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拓展性研究方面,本文进一步将定增投资收益率细分为定增折价收益率与锁定期收益率进行考察;并考察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定向增发上市后绩效表现的影响;最后,考虑到我国政策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2011年与2017年两次定增细则的修订如何作用于各个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在学术层面丰富了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本文关于定增政策影响方面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提供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相关证据,以及各个因素如何作用于定增上市后公司的绩效表现,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定向增发投资者选择定向增发企业,更好地做好风险与收益权衡以及后期的投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定向增发,以及如何进行定向增发提供了指引。
ContributorsZhou, Huanfei (Author) / Zhu, David (Thesis advisor) / Hu, Jie (Thesis adviso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