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Items (2)
Filtering by

Clear all filters

16134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随着基金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的“一拖多”模式成为了越发普遍的现象并引起广泛关注。但在学术界,这一重要行业现象尚未被充分讨论。为深入探讨基金经理“一拖多”模式的成因及业绩影响。本文搜集并整理了中国2008年到2018年的基金业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首先,就基金被“一拖多”的原因看,研究发现:(1)基金公司有过度使用优秀基金经理的现象,基金经理从业时间越长、学历越高,则管理多只基金的概率越高。(2)现金流压力较小的基金更易被“一拖多”,债券型、基金的最小赎回份额较高以及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的基金现金流压力较小,被一拖多的概率更高。(3)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越高,成立时间越长,管理规模越大,其管理的基金被“一拖多”的概率就越高。 其次,本文探讨了基金经理“一拖多”的业绩影响,研究发现:(1)基金经理“一拖多”总体上降低了基金回报。(2)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基金所在企业成立年份较长、管理资产较高时,基金经理“一拖多”更易导致基金业绩回报显著下降。此外,当基金经理从业时间较短、管理的基金组合的风格集中度较低时,这一效应更加明显。(3)基金“一拖多”模式不仅通过分散经理精力降低基金回报,久经锻炼的基金经理也会利用自身经验和知识弥补甚至追回精力分散效应的损失。 最后,本文还试图研究基金经理的最优基金管理数量。研究发现:基金业绩首先会随着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基金的个数增加而下降,但随着管理基金个数的进一步增加,基金业绩会有所回升。总体上,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在10支左右时达到收益率最劣势,当管理基金的数量在17支以上时,经验复制效应带来的收益将超过精力分散效应带来的损耗,达到效应平衡点。 本文补充了当前学术界在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上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应的业界实务建议。
ContributorsFan, Wei (Author) / Zhu, Hongquan (Thesis advisor) / Yan, Hong (Thesis advisor) / Zhang, Huibi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1
16132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期限错配策略利用滚动短期融资支持长期投资,滚动短期融资本身极易导致资金链紧张,产生流动性风险。利用手工收集的2006-2018年A股上市公司独特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发行信用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发现,期限错配越严重的企业,越有可能在发行信用债时被要求更高的信用利差,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发行信用债尤其如此;利用再融资环境和“钱荒”事件进行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发行信用债利差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期限错配蕴含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利用工具变量、双重差分法和替代性度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能得出一致结论。再者,利用2006-2018 年我国开放式基金年度持股数据,从基金投资组合与持仓调整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期限错配行为对于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期限错配产生的财务风险会降低基金对期限错配上市公司发行信用债的投资规模;且在实施期限错配当年,基金对持有的该上市公司的信用债更可能进行减持,由此表明期限错配会影响基金投资策略的形成。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基金所在基金管理公司为中外合资时,上述基金投资行为更加明显;同时,当基金持有民营上市公司以及处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时,期限错配对于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更大。 最后,本文考察了期限错配下基金投资信用债的经济后果,分别从基金业绩、基金收益波动率和基金流量这三个维度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基金收益及收益波动率的因素后,对期限错配上市公司信用债持有比重越小及减持比例越大的基金,当年业绩越好,且收益的波动率越低。再次,对于基金投资者,本文利用净申购率作为基金流量的代理变量,检验发现,基金投资者更热忠于追逐采取减少持有期限错配上市公司信用债这一投资策略的基金,表现为这类基金有更多的资金净流入,而且,相对于个人投资者,上述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在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ContributorsXu, Liqun (Author) / Pei, Ker-Wei (Thesis advisor) / Yan, Hong (Thesis advisor) / Zhang, Huibi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