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Items (26)
15876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The difficulty of demonstrating a significant return on investment from the use of advanced data analytics has led to a lack of utilization of this tool.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e difficulty of incorporating non-financial metrics in the higher levels of analysis that are fully salient

The difficulty of demonstrating a significant return on investment from the use of advanced data analytics has led to a lack of utilization of this tool.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e difficulty of incorporating non-financial metrics in the higher levels of analysis that are fully salient and derived in a manner that can be understood and trusted by organizational leaders. Another challenge that has confounded the use of advanced analytics by the leadership of organizations is the widely accepted belief that models are oftentimes developed with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variables that are expected to have an impact, which inhibits extrapolation of results for use in real-world decision making.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underutilization of analytics models in managerial decisions by leadership of the produce industry, and explores a variety of potential tool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tics and dashboards that are able to provide predictive, prescriptive, and more advanced cognitive methods of decision making for use by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By understanding the disconnect between availability of the advanced data analysis tools and use of such tools by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this research assists in identifying the programs and resources tha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as opportunities for support in the industr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why managers within the produce industry underutilize higher levels of data analytics a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ir levels of cognitive comfort. It shows that by providing leadership with digestible and rudimentary business experiments, they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with more complex data analytics and then are better able to utilize dashboards and other tools within their decision-making models. As experiments are explained to managers, they become as comfortable with conducting experiments as they are with dashboards, thus becoming comfortable with evaluating their benefits.
ContributorsGlassman, Jeremy Britz (Author) / St. Louis, Robert (Thesis adviso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Manfredo, Mark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0
18750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的研究背景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展历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相关数据显示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年度平均值与不同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基于现有关于定增投资收益率的三个基础理论,即监督成本理论、流动性风险补偿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分别选取机构投资者参与、大股东参与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因素,通过实证方法探索影响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的因素。本文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因与经济后果以及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将可能影响定增收益率的其他因素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各个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影响,并且对不同股权结构、产权性质企业定向增发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拓展性研究方面,本文进一步将定增投资收益率细分为定增折价收益率与锁定期收益率进行考察;并考察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定向增发上市后绩效表现的影响;最后,考虑到我国政策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2011年与2017年两次定增细则的修订如何作用于各个因素对定增收益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在学术层面丰富了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本文关于定增政策影响方面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提供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相关证据,以及各个因素如何作用于定增上市后公司的绩效表现,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定向增发投资者选择定向增发企业,更好地做好风险与收益权衡以及后期的投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定向增发,以及如何进行定向增发提供了指引。
ContributorsZhou, Huanfei (Author) / Zhu, David (Thesis advisor) / Hu, Jie (Thesis adviso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51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疫情期间,人们与社区发生了高频链接。流调、核酸、求助,社区工作者无时不刻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社区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政府需要上而下到社区执行防控工作,百姓则自下而上需要社区提供服务和帮助、向上反映各类居民诉求。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全中国有9万个城市社区、400万社区工作者,社区参与主体从居委会、物业到民非组织,不断地进化。在人们对未来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时侯,社区服务提供者协同社区各主体,实现数字社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围绕“社区服务提供者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构建可持续的社区协同机制?”这一研究问题,首先,对数字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社区协同机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第二,将以数字社区建设和协同治理为出发点,以七彩集团为研究样本,分析其实际运营的滨江缤纷未来社区和萧山瓜沥未来社区案例,归纳总结其协同治理的具体措施;第三,结合理论规范分析,提出“数字社区协同机制-协同绩效”的理论框架和作用边界;第四,运用问卷调查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具体措施能够实际提高企业绩效进行问卷发放和数据验证。 本研究得到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数字社区中可持续性发展协同治理机制是社区运营主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社区内参与提供和使用服务的治理活动进行约束、激励、引导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同时包括政策治理、社区文化和市场共建三种不同作用机制。(2)数字社区中,治理政策机制仅在社团主体中作用显著;社区文化除了在社区物业中作用有限,在其他所有主体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共建则是在社团、物业和居民业主中发挥作用。(3)协同机制通过政策治理、社区文化、市场共建影响社区内不同主体的感知和行为,而数字技术作用一种新兴的支撑性技术能够对上述作用产生不同的增强作用,进而促进协同绩效提升。 本研究通过聚焦于社区运营六方主体的角色分工、各自诉求,进一步讨论如何应用最新数字经济和技术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社区的良性发展找到解决方案。
ContributorsXu, Xiaowei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Zhang, Anmin (Thesis advisor) / Gu, Bin (Committee member) / Hong, Yil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7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对于中国的许多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这些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大量的公共投资来实现复苏和发展。然而,由于公共投资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变得异常重要。通过寻找政府和市场的合适边界,并采用良好的组织变革和金融创新来修正两种失灵,开发性金融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本文围绕外国政府贷款在中国运作开发性金融项目这一核心话题展开:首先,本文定义了开发性金融项目的特点,并借助Coase和Hart的相关理论区分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组织变革、金融创新两个角度,对EKPAC在中国的外国政府贷款成功经营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找到了背后可持续、可复制的理论模型。最后,本文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基于手动收集的EKPAC的开发性金融项目数据,探究外国政府贷款对地方产业的投资的影响,并发现外国政府贷款的使用对当地外资企业的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存在挤入效应,即每增加1%的外国政府贷款,会使得当地外企投资水平上升0.7%。这些挤入效应源于当地营商环境的提升,与Hart的合约理论中对合约保护的重视一致。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外国政府贷款对关键产业的长期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外国政府贷款模式对开发性金融的国际化应用具有广泛的价值。
ContributorsLi, Sirong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Pei, Ker-Wei (Committee member) / Yan, Ho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8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尔夫球场在经营管理中对于会员制的选择以及渠道促销对于球场的盈利影响。在高尔夫球场的经营和发展中,会员制是球场经营中最常见的模式,但是在我国300多家高尔夫球场的经营中,还有20%左右的球场选择不采用会员制经营。本文第一部分拟基于我国高尔夫球场的相关数据和Logit模型分析了会员制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球场所在地GDP会显著正向地影响会员制的选择,而所在地人口数和日照时数则会正向影响其会员制的选择。在球场的经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长期经营和盈利的目标,球场通常会选择不同渠道进行促销,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广州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2020年的经营促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渠道(携程、高协和铁马)促销在其球场营销经营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渠道促销确实能显著正向地促进球场的下场数,在不考虑星期变量的情况下,携程的促销效果要优于其他两个渠道。此外,渠道促销的效果(相较于星期一)在星期二时是最大的,说明在星期二进行促销活动的效率最高。与此同时,三个不同的渠道在5、9和12月份均具有正向的影响,而7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则都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渠道促销确实有着一定的周期特征,球场在经营中可以充分利用渠道促销的月度特征谋取更多的收益。 综上所述,我国高尔夫球场在营销经营管理中,确实需要适时的采用渠道促销提升自身的经营情况,但是考虑到不同渠道在不同月度和周度具有不同的促销效果,因此,球场在促销时,需要尽量选择具有正向影响的月份和周内某天,从而获取最佳的促销效果。
ContributorsLi, Hongjin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Chen, Xinlei (Thesis advisor) / Dong, Xiaod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8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自2020年起,中国大陆地区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美国,2021年中美公司数量差距次拉大。但是,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多而不强”、单家企业营收规模偏低、成本偏高、盈利水平较差的特点。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和经济下滑,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保障供给、有效管理采购成本、提升供应商绩效、优化库存水平、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韧性和敏态。通过数字化赋能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持续稳健地拓展业务、减缓营收和利润下滑、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核心能力。本论文围绕基于管理软件为主的数字化能力,分析不同国家的财富500强企业在管理软件应用规模、应用经验和创新经验上的差异对于企业整体绩效以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新冠疫情下数字化经验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协调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对于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中外企业差异,对于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而新冠疫情,对于企业绩效本身的影响,以及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却不存在任何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之前所有与供应链绩效和竞争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组织形态、管理模式、生态建设等定性研究以及在基于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研究上,都没有深入到供应链相关的具体管理软件维度,也没有将其经验/规模和创新的投入进行量化。本次研究通过对财富500强企业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给了我们一个通过时间序列和软件统计显微镜来剖析中外500强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机会,带来了两个创新:第一通过实证方式来定义与供应链相关的数字化能力,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软件;第二是通过综合研究500强的一手资料和公开数据进行论证,并进行中外对比。
ContributorsCai, Hongliang (Author) / Rui, Yin (Thesis advisor) / Li, Feng (Thesis adviso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9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股票市场行业轮动现象比较明显,但轮动的机理变幻莫测。股票多头策略类的基金经理始终思考着如何构建投资组合以获得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必须面对与解决诸多具体问题与困惑,比如,择股与择时之惑,精选个股主动管理与跟随行业指数而被动投资之惑,趋势投资与逆向投资之惑,认知能力有限与市场机会无限之惑等问题。 面对这些现象与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开发出一种有效的、以ETF为底层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投资策略,捕捉市场的行业轮动机会,并将这种策略运用于投资实践之中,促进业务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所在。本文在回顾有效市场假说、道氏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估值理论、美林时钟、换手率等理论和国内学者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提出了几个理论假设:假设1:中国股市存在动量效应,运用双动量策略优于运用单动量策略。假设2:行业景气度与行业指数涨幅存在相关关系。假设3:估值分位与反转效应出现概率存在相关关系,在估值分位过高与过低时,指数出现反转的概率较高。假设4:行业交易拥挤度过高或过低时,行业指数反转的概率较高。 本文选取动量、行业景气度、估值分位、交易拥挤度作为自变量,选择收益率作为因变量,提取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查找了几个行业的相关政策,运用回归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打分法等数据处理方法,验证理论假设是否成立,并进行策略测试并分析回测结果。本文首次研究了动量、行业景气度、指数估值分位水平、交易拥挤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这四个因子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验证表明,以ETF为底层资产开发行业轮动策略获得绝对收益或超额收益是可行的。 在数据验证的基础上,构建了行业轮动策略,包括策略的核心内容、策略的构建步骤、策略的风险、注意事项,以及研究展望。
ContributorsHuang, Xian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Kan, Rui (Thesis advisor) / Zhang, Huibi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87496-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于县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就是要最终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这样才能成为发达国家。县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关键在于县域金融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而县域农商银行又是县域金融的主力军,因此县域农商银行信贷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研究县域农商银行数字化微贷模式。 首先,新结构经济学关于最优银行业结构的理论认为,大中小型银行在经济中的最优结构取决于经济结构,大企业与大银行相匹配、小企业与小银行相匹配。在县域经济体系中,大中型企业极少,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因此,县域农商银行就是县域经济中的最主要银行,县域农商银行的战略定位就是微贷主业。 其次,新结构经济学关于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技术选择方面的研究认为,在发展战略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能否成功实现赶超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自生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产品、技术,决定于其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结构。县域农商银行的改革与转型就是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重新建立自生能力,并根据资源禀赋结构及变迁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与发展路径。 第三,县域农商银行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数字化微贷技术的本土化。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数字化技术,二是本土化自主创新。既要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技术,紧跟产业数字化趋势;更要强调技术的本土化适用性,充分发挥其线下网点多人员多的比较优势。 第四,县域农商银行数字化微贷的制度创新应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自下而上”的法人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和省联社的“有为政府”作用,为县域农商银行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有效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激发县域农商银行领导人员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加快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ContributorsLiu, Chunjian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Hu, Jie (Thesis advisor) / Sun, Tianshu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3
15804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区块链技术应用(DApp)最早出现在数字货币交易上,也有部分DApp涉及游戏、音乐、教育、出行等场景,但是由于前几年DApp还属于新生事物,多数社会大众对其了解程度不高,加之多数DApp开发和优化的水平有限,用户体验较差,因此并没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尽管如此, 2017年11月一款叫CryptoKitties的区块链游戏正式上线,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引爆了整个区块链,游戏交易量在1个月内暴涨至1.7万。随后风险资本不断进入区块链行业,并且催生出一大批区块链DApp出来,涉及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到游戏、赌博、社交、金融、市场、保险、健康等领域。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实现用户留存高、项目前景好,成为多数区块链DApp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选择CryptoKitties、Mycryptohero、Steemit和NeoWorld这四款区块链DApp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发现这四款DApp都将游戏性、通证经济、社群生态和网络效应作为共同的治理方式。基于这四方面,本文对四款DApp的异同进行了跨案例比较,发现NeoWorld要比其他三款DApp在治理手段上更加丰富和合理。最后,利用136份NeoWorld玩家调查问卷数据,对游戏性、通证经济、社群生态和网络效应对其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社群生态之外,其他三个因素都能提升NeoWorld的治理绩效。

本研究的最大创新是选择在区块链场景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DApp项目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各自在治理手段上的共同之处(影响因素),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影响因素对特定Dapp治理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丰富了平台治理相关研究成果,也为社会各界深化认识DApp治理方式和成效,推动DApp行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通证经济;社群生态;网络效应;跨案例研究;回归分析
ContributorsHe, Xin (Author) / Shao, Benjamin (Thesis advisor) / Hu, Jie (Thesis advisor) / Zheng, Zhiqia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0
15804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我国金融市场长期以来实行分业经营,但近年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发展,其体量极其庞大,对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系统性影响。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发展,金融业竞争日渐激烈,金融机构间跨行业以及金融集团化经营成为金融市场成熟完善的必然趋势。此外,中美贸易战迫使我国金融业加快开放步伐,意味着国内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空前激烈的海外竞争。在内部需求以及外部压力的推动下,亟需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促使银行混业经营合规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混业经营是否可以促进银行的绩效提升?混业经营通过何种渠道来作用于银行绩效?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来解答上述问题。在案例分析部分,分别就银行拓展信托业务和保险业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具体来说,在拓展信托业务方面,以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为案例分析了浦发银行开拓信托业务后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拓展保险业务方面,以北京银行并购首创安泰为例,分析银保混业对北京银行带来的协同效应。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基于相关的理论以及文献提出三个假说:银行实施混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银行的绩效水平;混业经营通过提高银行规模,增强规模经济优势,促进银行的绩效水平较高;混业经营会提高银行势力水平,从而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其次,建立回归模型来验证上述三个假说,研究了是否混业以及混业经营的程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最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混业经营作用于银行绩效的渠道,本文主要检验了规模、市场势力两个渠道。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混业经营会显著正向影响公司业绩,并且银行势力存在显著的中介传导效应,即银行通过混业经营增加了市场势力、提高了规模经济,从而影响了公司业绩。

案例分析结果支持上述结论,即混业经营会带来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

银行是否需要采取混业经营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不能盲目扩张。业务的拓展需要与自身现有的业务形成互补,才能实现协同发展效应。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需要注意开拓新的业务是否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混业经营;银行绩效;市场竞争;银行势力
ContributorsMiao, Rong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Li, Feng (Thesis advisor) / Chiu, Tzu-Kuan (Committee membe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