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ching Items (247)
156910-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Online product ratings offer consumers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In this dissertation, I explore how the design of the rating system impacts consumers’ sharing behavior and how different players are affected by rating mechanism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investigate how consumers choose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attributes, how their

Online product ratings offer consumers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s. In this dissertation, I explore how the design of the rating system impacts consumers’ sharing behavior and how different players are affected by rating mechanism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investigate how consumers choose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attributes, how their pre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numerical ratings and textual reviews, whether and how multi-dimensional rating systems affect consumer satisfaction through product ratings, and whether and how multi-dimensional rating systems affect the interplay between numerical ratings and textual reviews. The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of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hinges on a natural experiment on TripAdvisor when the website reengineered its rating system from single-dimensional to multi-dimensional in January 2009. Rating data on the same set of restaurants from Yelp,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ausal effect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pproach. Text mining skills were deploy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topics from textual reviews when consumers didn’t provide dimensional ratings in both SD and MD systems. Results show that ratings in a single-dimensional rating system have a downward trend and a higher dispersion, whereas ratings in a multi-dimensional rating system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convergent. Textual reviews in MDR are in greater width and depth than textual reviews in SDR. The third chapter tries to uncover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monetary incentives would influence different players in the online e-commerce market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 the long run. These three studies together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ating system/mechanism designs and different players in the online market.
ContributorsLiu, Ying (Author) / Chen, Pei-Yu (Thesis advisor) / Hong, Yili (Thesis advisor) / Gu, B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8
15708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摘要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后劲不足、区域失衡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实现其从梯度到均衡的演进成为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集体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主要涉及的基础概念、理论和方法模型;以2008~2015年无锡市滨湖区92个村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该区域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演变进程;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索了该区域集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分布不平衡性;并从空间关联视角切入,探索了驱动因素的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2008~2015年,92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明显;2008年、2011年和2015年92个村按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可划分为高、中、低3类,并且在不同时段,各等级间的村级集体单位会相互迁移;集体经济收入呈现明显的右偏分布,尖峰厚尾的特征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双峰趋同”的现象。

(2)普通面板回归显示,物质资本、经济工作能力、科技进步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正向的依次减弱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影响为负;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本系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经济工作能力系数逐渐减小;人口规模系数先下降后上升;科技进步系数波动上升。

(3)空间计量结果显示,各变量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其中,物质资本的溢出效应为正(不显著),经济工作能力的溢出效应为正(显著),人口因素的溢出效应为负(不显著),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为正(显著)。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较难获取的2008-2015年92个村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相比于截面数据,更准确地测度了各要素对集体经济的真实影响;将空间关联因素纳入研究视域,探究了村级集体经济驱动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
ContributorsJin, Liang (Author) / Gu, Bin (Thesis advisor) / Zhang, Anmin (Thesis advisor) / Zhu, Qigui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88-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本文选取当前在学界和业界关注度较高的“新三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融资效率和融资偏好角度实证了新三板企业当前的运行状况,补充了资本结构和融资效率的研究文献。利用二元选择回归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内部融资、债务融资以及权益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1)对于内部融资,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经营能力越强、盈利能力越好、抵押品越少以及公司成长性高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融资,资产负债率对内部融资的负面影响边际增大;2)对于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好、经营能力越强、抵押品越多、公司成长性高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债务融资;3)对于权益融资,盈利能力较差、经营能力较弱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权益融资,而资本结构以及公司成长性对权益融资没有影响。分位数回归也发现,盈利能力、现金状况、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流动性、非债务税盾、民营企业以及公司成长性等变量对权益融资的影响较为稳定,提示公司的特征变量对权益融资并没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在融资效率上,本文也发现:1)于2012年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整体融资效率不高,DEA融资效率为有效的企业占比仅为10%左右;但融资效率在逐年持续改善,表现出一个较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对于做市转让的企业来说,2014年由协议转让改为做市转让以后,融资相对有效的企业数量增长明显快于协议转让企业,表明采用做市转让的企业融资效率优于采用协议转让的企业。2)市场整体融资规模并未达到挂牌企业的需求,导致一半以上企业尚未达到最优的生产经营状态,仍需要资金来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以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收益。对于做市转让的企业来说,在2014年由协议转让改为做市转让以后,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数量占比下降更快,表明做市转让制度要比协议转让制度从融资效率角度更能满足新三板企业的融资需求。
ContributorsWu, Jintao (Author) / Pei, Ker-Wei (Thesis advisor) / Li, Feng (Thesis advisor) / Wang, T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8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财富管理是一个高度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因此投资人需要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不确定来做投资决策,通过文献整理,本文发现通过建立信任来消除不确定性是很多投资人都会选择的帮助投资决策的方法。纵观历史,美国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恰恰导致金融市场投资人对于理财机构信任的严重缺失,相同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因此本文将此选作研究重点,希望深入研究财富管理公司投资人对理财师的信任来得到一系列结论。本文最终发现就平台和理财师相比,投资人更看重平台的信誉度。 投资人大多认为平台的信誉度要高于理财师的信誉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财师不重要。本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多数投资人会和理财师建立起一种私人联系,且该私人关系有助于加强客户和平台的联系。投资人认为行业经验、为人诚恳,说话可信以及责任心是加强这种私人关系的重要因素。最后,投资人对于钜派平台的信任主要由对于理财师的信任来维持,同时对于理财师的信任主要来自与情感信任。本文的发现对财富管理平台具有战略意义。
ContributorsWu, Qimin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Zhu, Hongqu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90-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摘要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难以应对日益频发的员工职业倦怠、人际间矛盾冲突、频繁跳槽等局面与问题。企业员工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早已不再是传统的雇佣模式下,通过出卖劳动力或智力从而获得工资以实现“养家糊口”的目的那么单纯与简单,员工也希望通过辛勤的工作,以获得个体的幸福感、荣誉感与认同感等。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员工追求事业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体现在薪酬、福利待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员工个人的成长以及潜能和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与员工幸福感相关的研究备受关注。对现代企业而言,管理者借助制度设计对员工幸福积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相趋同,从而更为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以民营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助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构成、可控前因和绩效后果等问题。

本文研究发现:

第一,员工薪酬的提高有助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薪资对基层员工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对高层员工幸福感的影响;

第二,完善的晋升机制对于中层员工而言更能提升其幸福感,完善的晋升机制更有利于中层员工;

第三,公平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而且这种正效应更多体现在基层员工群体之中;

第四,高层员工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高层员工的工作挑战性越高,其自我实现需求获得的满足感则约高,但是对于基层员工和中层员工而言,其效果则恰恰相反,基础员工和高层员工更多地将工作挑战性和压力看作是一种负面的因素;

第五,员工幸福感的确会给企业带来正向的绩效。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实证结论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界有关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研究,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以及员工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证借鉴。
ContributorsShu, Man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Wu, Fei (Thesis advisor) / Chen, X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Description近年来,金融领域各行业采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异常迅猛。金融科技率先催生了近4万家P2P网络借贷平台,这些平台在利用移动金融技术与主流传统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占据了大量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如果农商行能够有效利用移动金融技术优势,则其运营成本或会降低,获客效率、服务多样性等或将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其竞争力得以提高, 更好地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本文旨在系统地探究以手机银行APP为代表的移动金融科技对农商行行间竞争力影响。

本文搜集了全国84家农商行APP数据,定量地从业务覆盖范围、增值服务全面性、易用性、安全性、系统稳定性等五个维度对APP给出综合质量评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农商行竞争力排名。在系统地分析银行竞争力与其APP质量、发布时间、更新次数等相关关系后,总体发现APP质量对银行竞争力至关重要。具体地,排名下降的农商行的年均更新次数与排名变化正相关,也即年均更新次数越多的银行,排名上升越多;而对排名上升的农商行,年均更新次数与排名变化则呈现负相关。竞争力排名上升的农商行,其APP平均发布时间与排名变化呈正相关,而竞争力排名下降的农商行的平均发布时间与排名变化则呈负相关。

进一步地,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中对农商行的排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移动金融科技对不同规模的农商行竞争力排名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资产规模较大(>1000亿元)的农商行,APP年平均更新次数较多的银行,往往竞争力排名有所提高。而对于中等及小资产规模的农商行而言,APP年平均更新次数较多的银行,往往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对于较大和较小规模的农商行,APP平均发布时间长反而会降低银行竞争力,而对于中等规模的农商行,较长的平均发布时间下,其竞争力会有所提高。

最后,针对本文定量的研究模型和实证数据,本文给出了具体研究结论及展望,并就如何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给出了建议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性建议。
ContributorsHuang, Darong (Author) / Gu, Bin (Thesis advisor) / Chen, Son-Nan (Thesis advisor) / Li, Xiaoya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92-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现今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表明,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进行协调运作的基础是节点企业间有效信息进行高效传递。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通常存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现象、牛鞭效应等问题,供应链中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及真实性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导致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供应链伙伴间信息共享问题已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针对目前我国家居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的问题及其理论研究的不足,来开展针对影响家居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家居供应链这一特殊的行业供应链,建立基于家居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关键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实证方法来寻找影响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关键因素及其具体影响程度。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信任、共同愿景、信息技术能力、渠道权力结构与信息共享间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对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家居供应链经销商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最后在回收的 164 份有效问卷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显示:(1)不论是家居工厂与经销商间还是家居卖场与经销商间,信任对共享信息的内容和质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2)家居工厂与经销商间的共同愿景对彼此间信息共享内容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但对信息共享质量作用不明显。而家居卖场与经销商间的共同愿景对信息共享的内容和质量都有正向影响作用。(3)经销商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双方间信息共享的内容和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同时,还能促进家居工厂与经销商之间的信任,间接影响双方的信息共享程度。(4) 家居卖场与经销商间的渠道权力对双方间的信任程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双方间的信息共享没有直接影响。

本研究主要研究贡献在于:发现影响家居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关键因素,弥补了现有文献对中国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特别聚焦于家居供应链;从供应链上下游整体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情境下信任、共同愿景、信息技术能力和渠道权力结构与信息共享之间的作用机理。
ContributorsYang, Yu (Author) / Gu, Bin (Thesis advisor) / Chen, Xinlei (Thesis advisor) / Zheng, Zhiqia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9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当前各个城市都在努力推动“互联网+政务”的公共服务新模式,打造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资源,以民众需求为中心,解决民众信息查询、政府办事预约、政策咨询等公共活动的需要。可以看出,政务平台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是当前各地政府响应中央建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

本课题发现当前的政务平台逐步引入PPP模式,借助社会资源开发政务平台。但是,PPP模式是否有利于政务平台的建设,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何更好地利用PPP模式进行开发工作,这些问题在现前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探索。带着这些问题,本课题对PPP模式在政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第一部分中,本课题政府公共服务和政务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整理,发现政务平台要想走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需要借助社会资源进行市场化,而PPP模式符合当前政务平台建设的需要。本文对PPP模式在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对华东地区50座城市的政务平台进行了调研,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整理,发现PPP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务平台建设中,且主要有四种模式,本文对50座城市的政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第三部分中,结合调研现状和文献研究成果,提出了PPP模式影响政务平台建设的相关假设,并构建了计量模型。通过短面板分析验证假设,并进行了Robust分析,证实结论的普适性。

在第四部分中,本文分析了研究结果,认为政务平台采用PPP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政务平台的建设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并且PPP模式与合作企业的估摸、信息的透明程度和平台的交互能力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用户对政务平台的评价。政府引入PPP模式,充分对接可利用资源,并加强盈利控制,对当前政务平台的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ContributorsZhao, Liang (Author) / Pei, Ker-Wei (Thesis advisor) / Chen, Xinlei (Thesis advisor) / Shao, Benjami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09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当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已是我国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一些企业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增发等条件的要求,以及为有效推动企业的并购、重组等行为的顺利实现,甚至为了谋求公司管理层的个别利益,往往运用盈余管理等举措实施公司财报及关键指标的粉饰修正,让不知情的股民蒙受一定的损失。普遍分析显示,我国股市中民营企业比其他企业遭遇的问题和压力更多、更大、更突出,因此民营企业从客观上来说拥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系统性深入研究,一般都瞄准了上市企业群体或持续亏损企业,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这将对我国进一步提升盈余管理监管水平构成一定不利影响。当前,由于我国民企在自身管理及发展动力方面的特殊性,我国民企的管理、盈余管理特点和国外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民企上市公司自身管理方面的突出特点,以及其对企业盈余管理等方面的深层次影响,有助于监管层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全新的监管措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这还可以为公司发展的决策层及相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因此其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认真总结分析了有关上市企业治理结构和盈余管理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依托当前资本市场上普遍运用的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和契约等理论,系统研究了我国民企上市公司在自身治理结构方面的突出特征以及其对盈余管理方面所构成影响的深层次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2015-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截面Jones模型对民营企业和非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从四个层面系统研究民企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突出特点,设立回归模型论证了民营企业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程度确实会产生影响;最后,本文进一步利用修正的费尔萨姆一奥尔森估价模型对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ContributorsChen, Hui (Author) / Shen, Wei (Thesis advisor) / Chang, Chun (Thesis advisor) / Huang, Xiaochuan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
157101-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经历30年发展,已初备协调资源分配、对冲经营风险的功能。但受产业自身和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各期货品种市场有效性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经济从增量阶段过渡到存量阶段,期货作为企业的价格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研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有效性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开创性的从期货的基本功能——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效市场是指其期货价格能够对本行业社会资源起到合理的调配作用的市场。在内容安排上,本文首先总结了现有国际成熟期货品种的特点并找出能够反映期货对资源配置能力的四个指标假说,分别为期现回归性、利润波动性、库存波动性以及现金流变化,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证明指标数据和品种成熟度的关联,最后应用该套指标对我国商品市场有效性进行检验。数学方法上,本文先采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突变点检验,然后对断点时间序列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并在剔除季节性和周期性后,通过平稳性检验、ARCH效应检验结果来确定相应的Garch模型,并用Garch模型来描述时间序列的波动性。

通过数学验证,我们认为期现回归性、利润波动性、库存波动性以及现金流变化这四个指标可以作为反映期货成熟度的检验指标,用该套方法对国内部分活跃品种检验后发现大连豆粕期货已经具备成熟品种的特征,本文认为豆粕期货市场是有效的;PTA、玉米淀粉期货的四个检验指标在近年来表现出时间序列优化的特点,但因时间较短尚不稳定,可以认为是接近成熟的品种;而螺纹钢和铝期货在多数指标上表现不佳,表明他们对社会资源配置能力较差,因此本文认为螺纹钢和铝期货市场是活跃但非有效的。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品种的期现回归性差是制约其资源配置能力发挥的关键因素,而交易标的不明确、

仓单制作难度大、产业参与度低以及期货设计中的其他限制因素又是导致期现回归性差的重要原因。
ContributorsWang, Ping (Author) / Gu, Bin (Thesis advisor) / Li, Feng (Thesis advisor) / Yan, Hong (Committee member) /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ublisher)
Created2019